12月8日,2020華為手機杯圍棋甲級聯賽在成都武侯進行第11輪的比拼,西藏阜康隊對陣上海清一隊。十輪戰罷,西藏阜康隊以2:2主將勝江西金
西藏創辦大型綜合性醫院:西藏阜康醫院、專業的婦產兒童醫院、獨立的健康體檢中心、專業的心腦血管醫院、自治區人類輔助生殖中心、藥品批發。
共同體的形成基于一種普遍的社會認同,這種認同從產生的一刻開始,其各參與方就建立了契約關系。常規意義的共同體只是以利益為紐帶結合起來的社會群體,但醫患共同體這個概念從出現開始,就被賦予了多重內涵:利益共同體、情感共同體、道德共同體、價值共同體……醫患關系一旦結成,雙方就是共同體中的利益相關方;醫患雙方并非單純的法律范疇內的契約關系,我們常說醫者仁心,“仁”已超出法律范疇,屬道德范疇,所以,醫患共同體也是道德共同體;醫者父母心,類似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又使醫患雙方結成了情感共同體;共同的目標——戰勝病魔使醫患關系深化了一層,即價值共同體。
醫患之間的互動關系讓我想到了天體力學中的雙子星系:兩顆質量非常相近的星體,由于其萬有引力十分接近,所以彼此吸引并圍繞對方穩定旋轉。雙星中任何一顆的微小變動或者外力的干擾都會打破整個星系的平衡。醫患共同體也是如此——醫患雙方等重共存,且其關系的穩定有賴于雙方按既定軌道慣常運行。在雙子星系中,較亮的一顆被稱為主星,較暗的一顆被稱為伴星。在傳統的醫患共同體中,醫生扮演的就是主星的角色,病人則理所當然地成了伴星。在普羅大眾形成的社會認同中,醫生掌握著專業話語權和解釋權,因為治療疾患的需求,使病人在傳統的醫患關系里無形中比醫生矮半截。在這種思維和話語空間里呆久了,醫生也會接受這套思路而形成一種高病患一等的優越感。
但事物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正如《道德經》所說:“萬物負陰而抱陽。”世事有陰陽兩面,換個思考維度來審視醫患關系,那么,醫生的生存及價值體現正是基于病人的需求,既然如此,醫生又何來優越感可言呢?其實,醫患關系緊張,除了體制因素,這種不可理喻的優越感也未嘗不是始作俑者。
醫患關系一直是社會難題,其中固然有體制因素,十九大一直強調的醫療改革便是明證。在十九大的各項議題中,醫療改革被擺在舉足輕重的位置,體現了對公民健康的現實關懷。但醫院、醫生作為醫患共同體的參與者,能否避免“明照萬里,不能照眉睫”,不是只盯著體制的短板不放,而主動從自身尋找原因,把醫患共同體這個雙子星系的主星進行一下“乾坤大挪移”?說來也簡單,醫務工作者要有同理心,即能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但多年形成的職業習慣已經成為思維慣性,驟然改換思路未免有些措手不及。
無論是體制的改革還是思路的革新,內驅力若有不足,便需借助外力。因此,醫院有義務承擔醫務工作者改換思路的部分時間壓力,承擔的方式便是相應制度的出臺。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西藏阜康醫院為了能夠把醫患共同體的重心由醫生轉到病人,完成雙子星系的這次“乾坤大挪移”,實施了一系列有力的舉措,把醫生的切身利益與其服務態度及職業操守捆綁。
首先,免除病人的掛號費。阜康醫院對掛號實施零收費,醫院每年失去一份可觀的收益,但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人的經濟壓力。其次,把醫院的八項禁令納入績效考核。八項禁令中,與醫務工作者服務態度直接掛鉤的有五條,另有三條也是間接相關。這樣,就能督促醫務人員保持對病人良好的服務態度,嚴格保持其職業操守。再次,在某些科室實施末位淘汰制改革試點。按八項禁令對醫務人員的工作成績實施量化管理,并制定排名標準,定期考核中,對排名末位的人員進行果斷的淘汰。并且,開通病人監督舉報渠道,由病人對醫生的服務態度進行反饋。在這一系列制度督促下,有的科室已主動行動,積極與病患交流,并鼓勵病人建立病友溝通渠道,及時交流醫院資訊。
改革的步子一旦啟動就不可能停下,經過制度的革新,阜康醫院醫患共同體的重心天平已開始由醫生向病人傾斜。積極啟動這次重心的轉移,正是為了阜康事業的重心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