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0華為手機杯圍棋甲級聯賽在成都武侯進行第11輪的比拼,西藏阜康隊對陣上海清一隊。十輪戰罷,西藏阜康隊以2:2主將勝江西金
西藏創辦大型綜合性醫院:西藏阜康醫院、專業的婦產兒童醫院、獨立的健康體檢中心、專業的心腦血管醫院、自治區人類輔助生殖中心、藥品批發。
多年來,我看病的原則都是小病去診所,大病進人民醫院,對民營的避而遠之。
咽喉隱隱作疼兩個多月,診所去了,吃藥作用有限;公立醫院進了,醫生說藥吃完還不好就做喉鏡檢查。
藥吃完,感覺似乎依然。正無計可施之時,同事說她有病就去阜康醫院。
對我來說,阜康醫院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因為幾乎每天都從門前經過;陌生,因為從未踏足里面。
走進大廳,掛號免費,雖心生好感,又提防著。走進眼耳鼻喉科,一位中年醫生檢查后,開張單子讓我皮試。皮試回來,建議輸三天液。在交費處通過放在窗外的電腦屏幕,看到總金額277.29元(注射費64、西藥費187.31、中成藥25.98)。粗略一算,同樣情況花費比診所還少些。
來到輸液處,里面已坐滿,過道里也是一長排。真是河里沒魚市上看,每天居然有這么多人生病。我在過道末端的一張椅子上坐下。一會兒,來了位護士,喊名字,問年齡,接著掛瓶用橡皮管扎手臂拍手背找靜脈血管。在西藏,核對身份要姓名與年齡兼顧才可能準確,因為這里的重名率有的高達20%。喊一句旦增,有可能幾個男子同時應答;叫一聲拉珍,幾個女性一起說我在這里;還有單看名字分不出性別的,如男尼瑪、女尼瑪……
思緒正在飛揚,藥液已進入體內。護士一邊填門診病人輸液卡一邊說:“這瓶輸得稍快,下瓶有點慢,最后一瓶有些癢,都是正常的。”
護士剛離開,一穿粉色服裝的工作人員推著小車過來,逐個問“喝杯水吧?”帶杯子的擰蓋添些,多數是送上紙杯并說一句“小心,有些燙”,也有像我一樣搖頭并致謝的。
順手拿起旁邊藥瓶看了看,氯化鈉注射液0.9%和葡萄糖注射液5%來自安徽,鹽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則是四川生產的。心里想,這位來自安徽的民營醫院創辦人考慮挺周到。面前走過一位高個女士,左臂上纏著個寫有“服務監察”字樣的紅袖章。
我曾見過西藏阜康醫藥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但沒有交流過。那是在幾年前的一次老鄉會上,我和他年齡相差無幾,都是從皖北農村來到日光城。不同的是,他在臺上以民營企業家身份閃亮登場,作為一名上班族的我在臺下融入老鄉的海洋。況且,我始終認為,老鄉是祖國人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被“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感動過,也有“老鄉老鄉背后一槍”的警醒。
晚上聚餐,有些人沒到。看著空位,王斌聲音不大地說:“這些都是我們訂的,不吃掉挺可惜,有能喊來的老鄉、同事、朋友,都快喊來聚聚。”看著桌上的菜我都于心不安,何況錢是他出的。
王斌,出生于安徽農村,得過小兒麻痹癥,幸虧家里果斷賣了頭母豬,治療及時,后來基本看不出他曾患過此病。經過一番打拼,雖未實現當醫生的夢想,卻來到拉薩做起醫藥生意。經過多年努力,他旗下的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集綜合醫院、心腦血管專科醫院、婦產兒童專科醫院、口腔種植中心、健康體檢中心及醫藥銷售的醫療集團。我眼中的他,是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完全不像億萬身價的大老板。
正想著一個農村孩子何以走上成功之路,護士與一個兒童患者的對話引起我的注意。
“幾歲了?”
“六歲。”
“你的普通話說得挺好。”
“是老師教得好。”
“現在疼不疼了?”
“不疼了。我喊你阿姨還是姐姐?”
“喊姐姐。我才比你大一點點。”
一聽,就知道護士是個川妹子。
隨之傳來的,是川妹子和那對藏族母子的歡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