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0華為手機杯圍棋甲級聯賽在成都武侯進行第11輪的比拼,西藏阜康隊對陣上海清一隊。十輪戰罷,西藏阜康隊以2:2主將勝江西金
西藏創辦大型綜合性醫院:西藏阜康醫院、專業的婦產兒童醫院、獨立的健康體檢中心、專業的心腦血管醫院、自治區人類輔助生殖中心、藥品批發。
初見康全杰醫生,是在阜康醫院外二科的醫生辦公室內。因為當天他有臺手術,康醫生穿著醫生專用手術衣,顯得非常干練。康全杰醫生留給記者的印象是靦腆、干練、儒雅。
康全杰,2004年畢業于青海醫學院醫療系,曾在青海醫學院普外科進修一年,在青海省民和縣二醫院普外科工作一年。
2007年進入阜康醫院工作至今,擅長普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診治,熟練掌握著普外科常見手術和腹腔鏡手術。
“啪”隨著手術燈的亮起,身著手術服的康醫生在手術臺上熟練地進行著手術。5月22日一天就做了五臺手術,5月23日他又做了一臺手術,而這已經不知道是他從醫以來的第幾災手術,更不知道他在這手術臺上總共站過多少個小時。當他走下手術臺,臉上掛著疲憊的笑容,也有著又成功做完一臺手術的輕松。
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
“康巴師傅”是普外科的同事們對康全杰醫生的別稱,暫不說這別稱里有多少戲謔的成分,但可以從中看出同事們對康醫生的喜愛。對于這個別稱的來歷,他靦腆地笑著說:“這是同事們開玩笑的,因為我姓‘康’,所以他們就給我叫‘康巴師傳’,這樣顯得親切。
一直以來,康醫生對他的工作充滿了熱愛,在不斷地為患者解除病痛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患者的認可與尊重。他認為臨床醫生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要熱忱為患者服務,待患者如親人;要不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對患者還要有充分的責任心。
這時候,瓊瑪副主任醫師來到了辦公室,談起康醫生的時候,瓊瑪醫生有說不完的話:“他對病人很是認真負責,需要彼的檢查一一認真去做。有著豐富手術經驗的他為了讓自己的基礎醫學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經常上網、學習、查資料。我們科室的護士們都很樂意找康醫生幫忙,而他只要能幫的,會毫不猶豫地答應。”正說話間,同事陳護士長走了進來,提起康醫生,陳護士長說:“他人很好,有什么事我們都愿意找他幫忙,誰家里有個什么事,只要給康醫生說一下,他會盡全力幫助的,而且他平易近人沒有架子,我們大家都很喜歡他,他是我們的“康巴師傅”。說到這里,陳護土長和幾個護士都笑了起來
這笑聲里,有大家對康醫生的喜愛,也有對他人品的敬重。
醫者 父母心
興趣的工作就是從事臨床,我最想做的就是為患者做些有益的事,解除他們的病痛,如果大家都認為我是一個好醫生,我就非常滿足了。”康醫生如是說道。
談起第一次上手術臺,當時的康醫生并沒有膽怯,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手術。如今,醫術日益精湛的他還經常加班為患者服務,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在病房里,記者見到了5月26日做完膽囊切除手術的五十歲欽巴塔青,她靜靜的躺在病床上,仔細聽著康醫生對她病情的陳述。欽巴塔青的女兒秋珠說道:“康醫生人很不錯的,是個好人,我媽媽剛做完手術,現在恢復得很好,他還不時地過來看看我媽媽有什么不部服的地方。我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也很有耐心地給我們解釋,讓我們心里有個底。我媽媽很快就要出院了,真的很感謝阜康醫院,感謝康全杰醫生。”
平時,康醫生善于跟患者溝通,爭取讓患者理解醫生的想法與治療方案。5月27日,剛做完手術的拉巴卓瑪和自己的愛人在病房里聊天,說起他,拉巴卓瑪的愛人旦增高興地說道:“我們剛來的時候,還有點擔心,不敢做手術,怕有什么問題。康醫生很耐心地給我們講了病情,井且把治療方案也很耐心地講解給我們聽,讓我們打消了擔心的念頭。你看,我老婆現在恢復得多好,再過幾天就出院了,真的很感謝康醫生。
對此,他笑若說:“即使你的醫術再好,若得不到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將很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對于任何一種疾病,醫生的治療固然重要,患者的積極配合也必不可少。這樣做才能夠有效地緩解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醫患之間的矛盾,很大程度是醫患間認知上的差異所造成的,這時候醫生容易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就要求醫生要有良好的醫德,能夠從患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多理解患者。
當然醫患關系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需要社會各個方面來共同努力,他話雖然不多,卻讓人感受到其對待患者的真誠。
家 心靈的港灣
上世紀九十年代,報考醫學院的人還不太多,對于康醫生而言,醫生的職業是光榮而神圣的,那代表著救死扶傷的使命。于是,高考填寫志愿時他義無反顧的填報了醫學專業。
畢業后,他在青海省民和縣二醫院普外科工作一年后便來到了西藏,井且進入阜康醫院工作至今。康醫生的愛人也是名醫生,2007年,他們相識于格爾木從此,相知、相惜、相伴。已有一個兩歲多的兒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今年,康醫生夫婦才把自己的兒子接了過來,帯在自己的身邊。
他的生活非常簡單,每周七天大部分的時間都穿梭于病房和門診之間。偶爾會去同事或朋友家坐坐,喝茶聊天放松自己。平日,下班時間早的話就去接兒子放學回家。
有一次,康醫生剛接了孩子回家,正準備做飯,醫院打來了電話,有個病人需要馬上手術,康全杰醫生把子托付給鄰居,就趕往醫院準備為病人手術,回到家孩子已在鄰居家睡著了。對此,他笑著說道:“她也是個醫生,平時也是很忙的,我們倆誰有空,誰就接孩子,回家做飯。有時候,我們倆都抽不出時間,孩子只能在幼兒園里多呆一會。沒辦法,只能這樣,醫生嘛,就得隨叫隨到,病人的病情刻不容緩。”
康醫生的父母遠在家鄉,他的母親身體也不太好。作為兒子,不能在雙親身邊盡孝,他一直覺得心里愧疚,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年回家的時候,好好孝順二老。平時,他也會給兩位老人寄些藥品,叮囑二老保重身體。兩位老人對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孫子也是很想念的,但是二老看到自己的兒子、兒媳為雪域高原的老百姓做著貢獻,也倍感欣慰。
康全杰的生活看來是那么的平凡,但這種平凡中又透露著不平凡。只有憑借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才能贏得社會以及患者的尊敬和信任,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好醫生……